诗人乙吴理头

温瑞安:

温派小编按语:这是613—618上海东方网+四大名捕上影之夜发布会聚会文(更新版加温大评点)系列之二:


615高峰会议——暴风者

文:越甲三千


台风临粤,悄然出行。

另一场风暴在上海已然形成——温书改编成影视的高峰会议。

上影集团、蓝标公司强强联手,组建超级强大的精英团队,各路英才登场汇报,以精耕细作、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行事风格,展示团队在168天中,梳理温作后罗列的数据,考据的史实,资料翔实,有理有据,让人惊喜连连,叹服不已。徐总总结道:会以尊重原著的精神,全领域地来打造温公这一系列的作品。

听罢合作方的部署,不得不赞叹:合作方布局之深远,辐射之迥广,串联沟通温派武侠书籍中的脉络,波澜壮阔的江湖仅仅是展露冰山一角,但那份雍容的气派、深邃的江湖格局,深深地震撼我。已可预计,温作影视作品登场时,将是群小辟易、独领风骚的局面。武侠复兴的大业,会因温作,因温大哥而打响通天响的前进鼓声。

会议后段,温大哥给予了合作方十分的认可,还提到李小龙用拳脚把“功夫”输向西方世界(补充一点,功夫一词,是由李小龙推广,风靡全球。《大不列颠英语词典》中为此增加一个单词:kongfu),他希望这些作品能把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侠文化,精耕细作后推广开去,让更多的人知道,中国有这么一种“侠”(侠字在西方一直难以翻译,早期更是译作骑士,和唐吉可德等骑士小说作品归类在一起,其实翻译得不准,尚未触摸不到侠的表面字义,更遑论侠的精神和底蕴了。侠者,人之夹,夹在缝隙中的人,是于绝处见侠骨、发侠气、振侠风之慷慨风骨,岂是小小的“骑士”所能包容?钢铁侠,蜘蛛侠等的影视原名后缀仅仅是“man”,但大哥多年前说过了,行侠仗义,岂止男子,飒爽娥媚,侠骨铮铮何遑多让?),是独一无二的国粹之一。

温大哥在多年前便构思且细腻了这个庞大而精细的计划,只因时机不成熟,这么多年来一直潜龙在渊,以蓄风雷之势,广纳天下英雄,共襄盛事,如今终于按计划一步步实现,从去年1228四大名捕启动仪式开始,步步为营,步步紧逼,也步步高升。

这是一场暴风般的会议。温大哥的计划如同多年前鼓动这场风暴的蝴蝶翅膀,如今聚集威势,旗下的温文公司也参与温作影视版权开发的控股,会议上提到的目标如期施展后,将囊括四海,席卷全球,复兴整个武侠时代,让国人,让外国人,见证真正有魅力的武侠作品,源远流长、奇趣横生的武侠文化。


他虽年轻,是这种人(越文读后)

文:温瑞安


       如果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人,写作观点很重要。正如撰写评论的人一样,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与观点,不然,就不成其为一篇评论。原来,写小说也是这样,拍电影亦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通常,就大抵分为“我”、“你”、“他”三个叙事观点。“我”就是以我第一人称来叙述、写小说,“我”之外的人和事,“我”只得测知,但不可取代。例如电影《127小时》,特别是在中后半部遇险后,他困于岩石的夹缝之中,所有的镜头、画面、感知,但是他的遭遇,我们不能逾越过此,知道有无人正在援寻他,他的家人有无为他焦虑,甚至也不知晓他在道中相遇的女孩何往也。很多意识流小说,都用了这等技法,可益增其悬疑性,连我的杀人者唐斩,也有局部用了这种叙事观点,例如希冶阁的經典电影、高安兄弟的血迷宫等。至于用“你”作为叙事观点的,特别常见的是纪录片、人物传记电影,但也有成功融入商业化的,例如 《阿甘正传》:阿甘遭遇什么,就是什么,其间可能带出了他的家庭母亲、恋爱和成就与中国乒乓球赛,甚至参战、越战、反战的理念,但还是“阿甘”一人的经历:万古云霄一羽毛。到了“他”的叙事观点,则是“全知观点”,意思是:不管谁的想法,作者,或者导演,就是一个神,他都能知道并或会拍成画面,在《异形》第二、三集里,特别在人少的戏份里,常有“你”一人遭遇的情境,且未能(也不必)贯穿全局,但还是极具迫力与酷感的。这种我国在章回小说不管水浒传还是三国演义里最是常见,现在商业电影里大都用这种最简便、也最喜欢、最吸引眼球,兼顾热闹与剧力的方式。

       这没有好坏,只在于题旨用什么方法表达为佳,最贴切。就像量身订做的华服一样,总有一款最适合你(的题材)。

       老夫写下那么多话干吗?就一句:越甲三千,他的文章有特殊观点,特别叙述能力的人,所以,他把他的趣味、观点、意见于主旨,都隐隐寄情并透露,但他这篇看来只是闲文上。一个优秀的作家,正如评论家和小说家、导演一样,是拥有自己视觉和观点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他虽年青,是这种人。


       温瑞安

201706260228


评论

热度(99)